编者按: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即日起,共青团中山市委员会推出——“育雏鹰人才 奋进‘百千万工程’”栏目,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雏鹰归巢”工程为牵引,立足发挥共青团联系服务青年人才的桥梁纽带作用,有力展示团组织在促进中山青年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方面的工作探索和实践成果,交流呈现支持大学生回乡自主创业奋斗“百千万工程”的项目做法和案例经验,以青春之眼、献青春之力奋进“百千万工程”。
小榄镇团委切实发挥共青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以“返家乡”工作为牵引扎实推进“三乡行动”,赋能“百千万工程”,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三年相关工作获团中央通报表扬。
整合资源,动员在外青年返乡。一是推出小榄青年人才培育计划。连续18年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岗位实习+乡情引领”模式、“共青团+学校+企业+平台”路径促进青年人才回流,初步形成由党委领导,共青团、组织人事、教育、人社等部门牵头,镇内机关事业单位、村(社区)、企业等协同支持的青年人才培育格局,年均发布大学生实习见习实践岗位超400个,配岗成功率超70%。二是建立在外高校学子与家乡联系的制度化渠道。依托村(社区)及相关单位,在大学生实践过程中发掘和培养青年领袖,建立优秀实习生鼓励制度,结合大学生联合会建设,做好青年人才骨干的推荐、选拔、培养。三是主动链接社会资源。联动团属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及镇内优质企业、社会组织等资源,推出“创智计划·对话”主题沙龙、“创智计划·走进榄企”、青春情暖·我为群众办实事、“菊城事 话你知”镇情模拟推介会、“我与小榄共成长”青春礼盒等项目,引领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同步向小榄学子及其同学广泛传播小榄人才利好政策,宣传良好产业基础和优质企业及招聘岗位。
搭建平台,服务组织青年下乡。一是以“提需求+深调研+促转化”方式,搭建起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双方相互理解和深度互动的平台,推动高校学子积极参与设计实践、艺术创作和志愿服务等乡村微服务、微改造。连续4年举办“菊城事 话你知”大学生镇情模拟推介会,由村(社区)出题,高校学子+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组队,以“指导老师+开题指导+一对一指导”模式,通过深调研,将专业知识和青春创意带进小榄,形成调研项目作品近百个,超1300名大学生参与社会调研,1个项目获团中央“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2个项目获评市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优秀作品,每年线上线下近1.5万人关注和支持,部分项目实现落地,有力强化乡村文旅建设和文化传承发展“青力量”。二是开展“返家乡”大学生展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通过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等渠道畅通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表达途径,其中1个调研项目被市政协委员参考为正式提案上交。三是打造“返家乡”社区模式,推动建立乡村振兴技能人才服务站,搭建青年议事会、青年调研小队、纽扣学堂,为“返家乡”青年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平台。引导大学生到村(社区)报到,以“项目化运作+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形式,充分利用寒暑假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心理辅导、课外兴趣培养等服务,年均开展上百场次。
伙伴同行,助力青年兴乡。一是积极联动部门、高校资源,搭建青年创业集市、假日休闲集市等平台,开设“创业大讲堂”“青春大讲堂”“与企业家面对面”等为返乡青年提供创业支持。二是搭建伙伴平台,联动青榄社、同梦社工、新市家综等社会组织,在“返家乡”社会实践中以“实习岗位+项目联动”方式搭建大学生服务平台,形成如青榄社“Weekup”行动、同梦青春暖心微行动、新市家综“解码青春”等以青年社群为目标群体的优质青年项目,推动组建球类、文化等多个兴趣社群,有效引导增强大学生的乡土情怀和归属感。三是推动“大学生联合会”形成阶梯式成长体系,建立“大联会”名册,搭建“学长学姐”帮扶及联络机制,创造跨镇街交流机会,进一步打通小榄学子获取就业、交流、咨询等信息渠道。四是以“项目+阵地+社群”模式,推动建立“青年夜校”,依托“粤团聚”“青年之家”“青年人才驿站”服务婚恋交友和社会融入,进一步加强直接联系青年的工作力度,助力青年“兴乡”。
供稿:小榄镇团委
一审:李晓婷
二审:蔡刘建
三审:林昊